邬贺铨产业大数据蕴含巨大商机
2023-03-16 来源:河南机械信息网
邬贺铨:产业大数据蕴含巨大商机
日前,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“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第十三次会员大会”上做了题为“迎接产业互联网时代”的技术报告。在报告中,他认为网络应用正在从面向消费应用转向产业应用,产业的大数据挖掘蕴合巨大商机,而我国在生产制造技术革命新浪潮面前,面临诸多挑战。
互联网应用从消费型转向企业型
在企业型互联网上,我国企业的云服务渗透率是21%,中小企业互联网使用率是20%~25%,而美国的云服务渗透率达到55%~63%。
邬贺铨说,互联网正从面向消费应用转向面向产业应用上来。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,2010以来,互联网在向下一代互联网、泛在网演进,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蓬勃发展,与此同时工业技术也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CT技术,从虚拟设计、远程运维,到网络制造、云制造、智能制造,形成了将互联网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。
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从消费型转向企业型。与美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相比,中国消费型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与美国相当,占2013年我国GDP的4.4%,同年美国消费型互联网占GDP4.3%;但在企业型互联网上,我国企业的云服务渗透率是21%,中小企业互联网使用率是20%~25%,比前几年有所提升,同期,美国企业的云服务渗透率达到55%~63%,中小企业互联网使用率达到了72%~85%。
互联网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。预计2013年至2025年,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GDP增长率0.3~1.0个百分点,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份额在7%~22%,对中国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份额最高为22%。到2015年互联网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可减少1.3%~4.0%的用人需求,相当于1000万到3100万岗位,但同时也带来全新的产品和服务,可创造46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。
现在德国提出的工业4.0,将通过网络技术来决定生产制造过程,整个生产制造的环节进行信息化的汇总管理,其制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直在处理信息。德国工业4.0建议中认为,当今ICT大约支撑了90%的工业制造过程。工业4.0是将生产中的设备、材料、工艺、测量、建模、维护利用网络、云计算、定制化、连接等ICT技术融合在一起,实现端到端的集成,这种集成如果用在企业间,就带来横向集成;如果用于智能工厂,就是纵向集成。
GE、IBM、英特尔、思科和AT&T成立的工业互联网联盟与德国工业4.0异曲同工,而且更加注重软件、网络和大数据。工业互联网的端到端集成要素有:智能机器——机器设备和工业网络与先进的传感器、控制装置及应用软件相连;先进分析工具——运用物理分析法、算法和材料等专业知识,分析生产系统的运行情况;人机交互——支持更加智能的设计、操作和维护,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高水平的安全。
123下一页>